一、交通物流业融合创新的背景与意义
交通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之融合创新,为降本提质增效注入新动能,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同经济发展的血脉,为各行各业输送着物资与活力。交通运输部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交通物流数字化、智慧化发展,不断加快发展平台经济、低空经济等结合的物流新模式,为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持续注入新动能。
智慧港口建设成效显著。港口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先后建成厦门远海、青岛前湾等 49 座自动化码头,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总体位居世界前列。例如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所需人工数量比同量级传统码头减少约 70%,码头作业效率已超传统码头,同时推进自动导向车(AGV)等技术在港口等场站枢纽的应用。
平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健全完善网络货运发展制度规范,推动网络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2024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3286 家网络货运企业,共接入货运车辆 804 万辆、驾驶员 737 万人。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网络货运平均等货时间由 2—3 天缩短至 8—10 小时,交易成本下降约 6%—8%。
低空物流服务不断拓展。围绕城市间生鲜运输、同城快递集散、即时配送,以及山区、应急配送等不同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低空物流服务模式。
总之,交通运输部将立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数智化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促进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培育交通物流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助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二、融合创新的具体表现
(一)智慧港口建设成效显著
基础设施数字化、生产运营和对外服务智慧化水平提升,建成多座自动化码头,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近年来,我国智慧港口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建成厦门远海、青岛前湾等 49 座自动化码头,自动化码头的应用规模、作业效率、技术水平总体位居世界前列。以厦门远海集装箱自动化码头为例,该码头实现了自动化码头 “方案 + 设备 + 工艺 + 智能调度系统” 全链条自主知识产权,以远程作业、智能、安全、可持续等特点闻名业界,是全国首个实现 5G 全场景应用的智慧码头。同时,可实现自动化装卸的海铁联运项目也将于今年底在厦门远海码头落地。上海港洋山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以及新建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集装箱港区一期,均展现了国内先进的自动化水平。此外,我国在智慧港口建设方面形成了成套的技术标准体系,相关技术和标准也在逐步 “走出去”。
推进自动导向车等技术在港口等场站枢纽的应用,减少人工数量,提高作业效率。
自动导向车(AGV)等技术在港口等场站枢纽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以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为例,所需人工数量比同量级传统码头减少约 70%,码头作业效率已超传统码头。在天津港北疆港区 C 段智慧化集装箱码头,近百台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在北斗导航系统精准指引下频繁穿梭,助力装卸作业纪录不断刷新。在厦门港海天码头,全球首台远程控制电动空箱堆高机即将加入作业序列,该堆高机配备多个全景摄像头和激光雷达扫描系统,融合 5G 通讯技术、智能感应系统等技术,实现对堆高机的数据传输稳定、远程精确控制和运行状态监控,助力厦门港向智慧港口转型升级。
(二)平台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健全网络货运发展制度规范,推动行业集约高效发展,接入大量货运车辆和驾驶员。
我国健全完善网络货运发展制度规范,推动网络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2024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3286 家网络货运企业,共接入货运车辆 804 万辆、驾驶员 737 万人。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贯彻落实 “放管服” 改革要求,以不增设许可、不突破既有法律法规为基本原则,确定了网络货运经营条件,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发展新业态。同时,对网络货运经营者有关承运车辆及驾驶员资质审核、货物装载及运输过程管控、信息记录保存及运单数据传输、税收缴纳、网络和信息安全,货车司机及货主权益保护、投诉举报,服务质量及评价管理等作了系统规定,合理界定了平台责任,规范平台经营行为。
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等货时间缩短,交易成本下降。
与传统运输方式相比,网络货运平均等货时间由 2—3 天缩短至 8—10 小时,交易成本下降约 6%—8%。网络货运实现了 “五流合一”(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票据流),为后续数字物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网络货运的数字化,数据转化成数字资产,反过来赋能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终端客户企业。各地针对网络货运出台了相应支持政策,主要包括依据营业额的财政奖励、平台建设的投资补贴、网络货运 A 级企业的一次性奖励等。
(三)低空物流服务不断拓展
围绕不同应用场景,创新低空物流服务模式。
围绕城市间生鲜运输、同城快递集散、即时配送,以及山区、应急配送等不同应用场景,不断创新低空物流服务模式。联合飞机推出运输无人机 “三剑客”,凭借卓越的载荷能力、超长续航、广泛作业半径以及对极端环境的非凡适应性,为高海拔地区、海上平台、偏隅之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物流变革与极致便捷,更在应急救援等关键时刻,成为生命线的守护者。例如,在复杂山区农产品运输中,Q100 农业无人机突破地形束缚,将山区果园中刚采摘的新鲜水果直接运至公路网络或运输机场,极大降低人力投入,同时确保产品新鲜度和品质。在边防物资运投中,TD550 与 T1200 两款大型无人机凭借大载重、长航程的卓越性能,在环境适应性与高原飞行能力上表现出色,为边防地区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支援。
为城市间生鲜运输、同城快递集散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全国首个 “中欧班列 + 低空物流” 模式落地成都青白江。进口商品从欧洲经中欧班列抵达成都,铁路运输时间相较海运节约 30 天,同时铁路运输和无人机直达配送均采用电力驱动,碳排放量得到大幅降低,物流运输方面将平均减少 56% 碳排放。无人机配送模式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使用无人机低空运输来代替传统陆路运输,对比地面运输,空中物流具备显著的运力智能、安全保障、运行成本和效率优势。跨境电商业务应用于低空飞行场景并实现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直接发货,让保税直购业务实现 “分钟达”。
三、融合创新的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1. 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数智化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交通运输部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交通物流数智化发展,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持续发力。如青海厅信息中心在厅党组领导下,为省厅实施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三年行动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通过优化服务,数据中心运维更加稳定,虚拟化平台高效运行,网络环境安全性提升,满足各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扩展需求,同时高效处理系统故障排查等各类技术服务,有序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及运维工作。此外,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通知,指明今后 3 年推进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实施路径。商务部等 12 部门也提出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智能铁路、智慧公路、智慧港口、智慧航道、智慧民航,提升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
2. 完善标准规范,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加强标准协同衔接,促进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为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创新,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标准规范,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交通运输部鼓励 “互联网 + 货运物流” 新模式,推动货运物流数字化发展,逐步完善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间数据交换共享,鼓励网络平台道路货运等新模式发展。同时,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在物流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可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及环保,但也面临安全性、公众接受度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挑战。未来,随着政策法规的完善、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合作的加强,无人驾驶智能汽车必将在物流行业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当前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展无人机物流示范应用,如山东构建无人机智慧物流体系、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等。纵横股份表示国内部分地区已开展无人机物流示范应用,低空交通尚处于早期研发验证阶段。交通运输部也明确表示将完善全自动化码头、低空物流、网络货运等标准规范,有序推动无人车、无人机示范应用,加强交通运输智慧物流标准协同衔接,促进数字技术与交通物流各场景的深度融合,培育交通物流发展新质生产力。